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如何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进行了系统部署,就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总体安排,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具体要求,其中特别提出“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当前,整个职业教育战线的共同任务就是如 何把这一新要求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几个维度立体推进。
宏观维度——
对接现代产业体系,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增强职业适应性,这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要义所在。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生命力就在于产教融合,把教育目标和内容融入产业、对接行业、服务企业,根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建立专业体系。
要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制度建设。要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部门《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一系列文件精神落到实处,真正把产教融合从方案到机制,从机制到制度,并最终成为法律规范,使产教融合真正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色。应该说,从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职教集团化办学到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这一步步走来,我们已在不断深入推进,需要继续深入。
要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其质量的标志就是适应性,要使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当前首要的任务是结构优化。要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及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专业;要加快发展护理、康养、家政、学前、托育等一大批适应小康社会的急需专业;要着力改造钢铁、冶金、化工、医药、建筑、轻纺等传统专业;要下大决心撤并淘汰供给过剩且就业率低,就业无前景的落后专业;要鼓励学校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围绕新职业、新岗位、新需求创新布局专业结构体系。
要全面优化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结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中的现实情形是: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究其原因实际上是教育结构出了问题。要妥善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认真研究教育结构问题,其逻辑是从产业需求出发,循着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的逻辑进行改革调整。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大力发展专科本科乃至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以教育结构优化支撑人才结构优化,以人才结构优化支撑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观维度——
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关于职业教育类型特征,自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发布以来,我们一直在进行探索,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也作了若干法律规定。从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视角,我们需要全面审视职教类型特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真正以类型教育引领体系建设,以体系建设助力类型教育。
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我们可以找到如何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法律依据。特别是总则各条,对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规定得十分具体明确。一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二是职业道德、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培养内容;三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四是职业及其发展(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培养面向;五是知行合一的培养方法;六是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重点;七是区域经济和产业(行业)发展的服务面向。对此,我们要研究部署,并狠抓落实。
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中职为基础、高职为主体、本科为引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面临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面对新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尤其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新期盼,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面临立体性需求。我们要解放思想,不失时机地加以政策调整优化,按照类型教育同样重要同等地位的新判断,遵循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新要求,加快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步伐,逐渐从10%进到30%乃至50%,真正实现“半壁江山”。与其让学校举办3+2,让学生就读“专升本”,还不如让条件好的专科层次高职学校升格举办职业技术大学。
微观维度——
重视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强化教学内涵建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全面部署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重点围绕体系建设新要求,突出强调了“一体两翼五重点”。其中把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放在重点工作之首,这是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微观基础和主要内涵。
要全面关注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回顾我国职业教育几十年实践,关键办学能力还是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对学校而言,关键办学能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它主要表现在:学校要全面提高党的领导能力、思想引领能力,要十分重视产教融合能力、校企合作能力,需要大力加强教学内涵能力、教师教研能力、学生发展能力,要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治校基础水平。对于欠发达地区,更要关注学校各条件要素的达标和基本保证,夯实学校可持续发展之基。
要切实加强以“五金”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内涵建设。要紧紧抓住专业建设这个龙头,在优化专业结构的同时,狠抓每一个专业的角色定位、功能定位,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要素保障,实现专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要切实抓住课程建设这个基础,全面推进金课建设,形成一批综合化、证书化、岗位化的系列课程,为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奠定基础。要因时制宜,切实加快教材建设,既要抓好静态的纸质教材编写工作,更要研究兼具资源的新形态教材,还要推进教学资源数字化,为泛在学习提供条件。要精心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按照结构化创新型要求,真正做到专兼结构、双师组合、机制融合。要全力抓好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推进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深化,推进具有新技术含量的虚拟仿真基地建设。
要着力拓宽学生成才成长通道。学校要坚持把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合作教育三融合,着力做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结合,努力做好党建引领、管理服务、奖惩激励三协调;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立德树人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合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更宽路径和更好条件,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成绩彰显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
(作者:周建松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理事长,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发展咨询委员会主任、教授)